发展"夜经济"应结合自身文化特点 | 夜空彩虹

发展“夜经济”应结合自身文化特点

2020-06-23 18:10:20  点击次数:7800

 

业内人士分析,当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吸引消费复苏,是夜间文旅活动开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多地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文博、科普场所内的体验互动活动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逐步有序恢复。记者注意到,目前上海等地的各文旅场所仍然采取预约参观制。上海市民、游客、观众在预约、预订相关文旅场馆门票后前往,需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测量体温、查验“随申码”绿码、安检后入馆。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徐志虎介绍,上海市静安区安义夜巷的限时步行街涵盖丰富的艺术文化、轻餐饮等,最近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打卡”。主办方为防疫做了准备,除了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还提供口罩给游客使用,设置了收集口罩专用垃圾箱,工作人员也会提醒市民游客佩戴口罩。

 

而从长期来看,戴斌认为,发展“夜经济”,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和项目,结合自身文化特点,打造休闲娱乐项目。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地出台“夜经济”促进政策,以拓展文旅内涵、塑造城市文化名片为主要的引导方向之一。

     

上海在去年4月出台《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三个特点打造“海派夜经济”,其中提出,丰富业态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供给。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将继续做好引导、协调工作,推动更多文旅企业加入,为民众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夜生活选择;以发展“夜经济”为契机,上海将全面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

 

近日发布的《天津市发展夜间经济十大工程(2020—2022年)》也明确提出,逐渐摆脱“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大排档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将夜间经济与旅游经济、后街经济、小店经济、网红经济相结合,引入体验式、娱乐式、互动式、沉浸式等多元业态。

   

广东近日出台的《广东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政策措施》提出,发展文化和旅游“夜经济”。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增设24小时便利店等夜间消费场所。重点打造“文旅+演艺”模式,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和其他消费热点。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分析,除了要引导文化和旅游场所开放夜间旅游线路或延长观光时间,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点、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美术馆开发夜间旅游体验项目,带动夜间旅游发展;也要支持发展22时后夜间到家服务经济,在居民聚集的生活区域,发展餐饮外卖等“互联网+生活服务”,在满足市民夜间消费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扰民噪音和路面拥堵,扩大传统夜间经济的服务范围,把方便快捷的夜间服务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

 
< >

相关文章